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马尔康市委宣传部供图
4月2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来自高原的马尔康市,向外界展示了其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提速、城乡融合纵深的清晰路径。
据悉,在“强州府・建名城”发展战略指引下,这座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藏族聚居区核心城市,正以清晰的目标、务实的行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三产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会现场
“夏繁阿坝,南繁三亚”
一产依托“龙头”带动提质增效
“在夏繁基地,发掘出土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出土的栗、黍等农业遗存确认,五千年前,这些区域已是川西地区重要农业中心。”发布会上,马尔康市副市长泽仁机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正是才出土五千年前的粟、黍。

马尔康市副市长泽仁机展示粟、黍
泽仁机提到的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位于马尔康市脚木足乡,这里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适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核心区面积达700亩,主要开展油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等作物的夏繁。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建设,正全力推进二期建设。
“我们将努力把夏繁论坛打造成为继腾冲生物多样性论坛和海南南繁硅谷论坛之后的全国农业领域第3大高峰论坛。”泽仁机透露,随着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加速建设,全国夏繁论坛永久会址暨嘉绒农耕文化博览馆即将于今年亮相。同时,首届全国夏繁论坛将于下半年在马尔康举办,助推在全国形成“夏繁阿坝、南繁三亚”的农作物育种品牌。
近年来,马尔康坚持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优化形成“一轴两园三区”布局,编制完成《马尔康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统筹推进“卓克基、雪马山、嘉绒尔康”等十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为龙头,大力发展牦牛养殖、生态种植、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第一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马尔康还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模式,打造“嘉绒藏鸡”“马尔康土豆”“高原牦牛肉干”等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业态拓展,第一产业开始突破地域局限,走向市场广阔天地。

马尔康高原蔬菜产业
绿色动能澎湃
二产立足资源优势谋发展
马尔康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马尔康如何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马尔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勇介绍,围绕加快“西部清洁能源供给地”目标,马尔康将以攻坚之势推进双江口、巴拉、金川水电站、大藏光伏项目建设,并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通过储能设施建设、电力输送网络优化等,让马尔康的清洁电力通过“特高压高速路”直抵千万家。
不久前,马尔康党坝锂矿成为四川首个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也是目前亚洲探明资源量最大的锂矿床。潘勇说:“马尔康正积极探索‘水风光储一体化’,着力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这些项目的系统规划和有序开发,将把马尔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胜势,为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据悉,在锂资源开发方面,马尔康拥有储量约139万吨的锂辉石资源,是川西北锂产业带重要一极。马尔康将围绕四川省“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目标,以“马尔康速度”助力在马矿企投产进程,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加速构建“资源开采—锂盐加工—锂电制造”全产业链条,以锂资源开发为核心,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马尔康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生态农产品加工、中藏药材深加工等特色二产,加快推动产业从“挖资源”向“强链条”迈进,构建可持续、高效能、低碳化的现代工业体系。

马尔康城区
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产融合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
马尔康,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是阿坝州州府所在地,是阿坝州行政、文化、金融、信息中心,也是嘉绒文化、红色文化的交汇点,文化底蕴深厚。
“2024年,马尔康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功能完善、品位高端、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初具雏形。”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泽仁机介绍,马尔康正在加大“城市更新”力度,不断加快“强州府、建名城”进度,功能完善、品位高端、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初具雏形,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热度,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
近年来,马尔康聚焦“拴心留人、招商引客”目标,坚持“人文化、旅游化、现代化、精细化、个性化”五化工作思路,以城市更新“带动”基础设施“补短”,推动城乡融合中不断“提档升级”,逐步提升马尔康“人气、商气、文气、名气”。

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刚
“马尔康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正将地理空间的‘小局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刚介绍,马尔康将始终锚定“六地六城”建设目标,凭借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嘉绒文化资源优势,擦亮文化名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