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仪阳街道西南3公里处,坐落着一座以石头为魂的古村落——鱼山村。这里,青石垒砌的房屋错落有致,石碾、石磨点缀其间,诉说着600余年的历史沧桑。而如今,这座曾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而沉寂的传统村落,在“跨村联建”思想的引领下,依托“桃花海唐乡”精品民宿项目,实现从沉寂古村到乡村振兴样板的华丽转身。

石韵新生:古村落的文旅融合探索。
鱼山村始建于明朝初年,是山东省首批传统古村落,村内现存60余座百年石质古宅,石匠工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石头建筑艺术”景观。2018年,“桃花海唐乡”项目在此启动,由唐乡(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成为继河北“金山岭唐乡”、威海“海草房唐乡”后的全国第三个“唐乡”品牌项目。
项目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通过租赁村民闲置宅基地,对20余套传统石屋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出“一院一主题、一房一文化”的精品民宿院落。例如,宋家大院被改造为集文化展示与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唐乡公所”,既保留了石墙、石阶的原始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舒适设施,成为游客体验古村文化的窗口。目前,民宿年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节假日入住率超90%,需提前一周预订。

桃香为媒: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鱼山村地处肥城万亩桃花海入口,依托得天独厚的桃文化资源,依托跨村联建,鱼与刘台村构建起“桃产业+古村落+民宿旅游”发展新模式。每到春季桃花盛放,刘台桃花源景区游人如织,鱼山村的民宿顺势推出“赏花+民宿”套餐,吸引大量游客。2024年清明假期,民宿日日满房,周边市集商户户均收入破万元,形成“以花引流、以宿留客”的消费链条。
片区内还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就业增收。2024年,鱼山村所在的刘台-鱼山片区村集体收入达3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至3万元。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发展桃木工艺品、农家乐、电商销售等业态,实现“民宿经济+特色农业”产业闭环。

景村一体:从“空心村”到全域旅游示范。
曾经的鱼山村面临“空心化”困境,年轻人外流,资源闲置。唐乡项目通过景村一体化开发,不仅打造了民宿集群,还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仪阳街道投资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建设智慧桃园、免费停车场,并开通景区接驳公交,优化游客体验。
如今,鱼山村被纳入“肥城桃文化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与北部荷塘月色、中部左传文化园等景点联动,形成“赏花品桃、访古休闲”的全域旅游格局。

青年力量:多元视角下的乡村未来。
鱼山村的转型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2024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淘石梦引实践队”走进鱼山,与村党支部探讨古建筑保护与农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学生们提出通过短视频、研学活动等方式扩大宣传,吸引更多年轻人体验“石屋慢生活”。民宿负责人牛凯表示:“我们正尝试引入团建、亲子研学等新业态,让古村不仅是旅居地,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课堂。”
从“守着金饭碗受穷”到“美丽经济”的崛起,鱼山村的蜕变是肥城市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通过“唐乡”品牌的赋能,这座石头古村正以文化为根、产业为脉,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复兴新篇章。未来,随着农文旅深度融合,鱼山村的“石韵”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袁广 张雪玉)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