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工程处处充满爱

盎然春意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项目建设传来捷报。在北京城建集团建筑部负责施工的项目一标段,继去年年底全面完成包括楼承板浇筑、主体结构封顶节点目标后,目前地下室二次结构砌筑、南北连廊筏板浇筑等施工任务正同步抢抓工期。幕墙样板与病房楼样板间以及机电安装等工序也全面展开。院内各种“适小化”细节随处可见。

生命方舟多点突破

走进项目现场,7台塔吊牵引着各式建材起起落落。青绿白灰的四色幕墙板,整齐排列在病房楼前,幕墙样板与病房楼样板间的施工全面展开。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坐落于宋庄镇,身处副中心0704街区,总建筑面积达18.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项目按照800张床位精心规划建设,门急诊每日可接待4800人次。这里主要设置医疗综合楼(门急诊楼)、教学科研楼、病房楼、感染楼等7大单体建筑,以医疗综合楼为核心,呈六星拱日的合围之状。

自2024年8月1日项目开工以来,城建集团紧扣工期节点抢抓施工进度。2024年9月27日,地下结构施工整体跃出“正负零”,同年12月27日,全面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顺利完成当年全部既定节点目标。2025年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

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计划于2026年年底竣工,2027年投入使用。项目投用后,将为患者搭建一座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桥梁。

项目经理熊正朝介绍,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投用后,其服务范围不仅覆盖首都患者,还将辐射京津冀,乃至东三省的大量患者。相比于目前儿研所日坛路院区约4万平方米的规模,儿研所通州院区的服务能力将实现大幅提升。未来,这里将规划1100个车位,方便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适小关怀温情空间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贯穿建设始终。适小化设计与施工,成为该项目最大特色。

未来,孩子们一踏入院区,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群憨态可掬的熊猫雕塑群。在院区内,间或分布着斑马等各种动物雕塑,让孩子们在就医时仿佛置身于动物园,充满舒适感。在病房区,每层都设有一处儿童之家,预计将提供玩具娱乐以及书籍阅读等贴心服务。在门急诊楼,同样设置了多处儿童之家,还配备了部分适小化的卫生洁具等专用设施。

儿研所通州院区广泛采用墙体、窗台等多种设施的边角圆弧化设计,就像给冰冷的建筑穿上了一层柔软的保护衣,避免孩子磕碰到。此外,在医院7座建筑的北侧,是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疗愈花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撒欢。门急诊楼与病房内,也不再是单调的四白落地,而是采用多种配色与装饰物,让院区充满温情。

不仅如此,门急诊楼和病房楼过道还贴心设计了两层扶手,高度分别为90厘米与70厘米,分别适用于大人与孩子。一般医院的窗台高度为90厘米,而这里只有60厘米,极大保障了孩子们的视野,充分照顾到他们的感受。考虑到孩子们力气较小,这里的坡道落差普遍只有30厘米,而通常设计一般在50厘米左右,这对于一些坐轮椅的孩子来说,上坡时更加省力,方便他们无障碍通行。

科技赋能匠心建造

熊正朝介绍,医疗项目有别于其他项目,医疗管线极为复杂。这里共有50余个机电系统,200余个设备机房,线缆长度超20万米,管道长度超30万米。除去常规机电系统,还配备医疗工程特有的物流系统、净化系统、实验室系统、防护系统。

为确保工程一次成活、一次成优,项目部深度运用BIM技术,为工程绘制了一份精准的导航图,保证洞口预留准确、管线排布合理,为后期运营、维保筑牢根基。考虑到地下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劲性结构,地上为钢结构,钢构件进场时间对现场施工工序流程要求极高,该项目启用物联网技术对每根钢构件进行编码,并在三维模型中展示,通过钢结构平台实时掌握构件进场时间,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地下室封顶及地上结构封顶。

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启用北京城建企业自研智慧管控平台,借助这一平台,配合BIM+技术,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流程过程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精准把控。通过远端监控、智能水电表、塔吊监控、BIM模型等板块,让项目中的每个人都能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杜绝监管盲区。

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后期将有近800名建设者,共同向年底前幕墙封闭封围、机电安装和室内装饰装修等节点目标发起攻坚冲刺。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赵鹏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