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许多承载着记忆的旧物被遗忘在角落。为了让孩子们触摸历史、感知变迁,时值2025年校园开放月,济南高新区科创路学校发起了“拾·光”体验馆共建计划,号召全校师生、家长捐赠老物件,共同打造一座跨越时空的“记忆博物馆”。

活动启动后,全校12个班级迅速响应。班主任们纷纷化身“时光联络员”,通过主题班会、家校群聊等方式发起号召,为孩子们讲述着老物件背后的时代故事,不断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而家长则成为“记忆守护者”,家里三代人一起翻箱倒柜,祖辈的粮票、父母的旧手机、孩子的第一台游戏机纷纷“出土”。

展柜上沉睡的旧家电,是时光赠予我们的鲜活课本。老式录音机的按键上,或许还留着父母年轻时录下的歌声;褪色的单放机里,仍转动着磁带时代的青春旋律;笨重的“大哥大”手机,也记录着通信从稀缺到普及的飞跃;雪花屏的黑白电视机,映照过几代人的团圆画面;而蒙尘的机械相机,曾用胶卷一寸寸定格珍贵的笑容……这些由家长和学生捐赠的旧物,不仅是科技的剪影,更凝聚着无数家庭的故事与时代的温度。

场馆里的每一件展品,也都在无声讲述着“创造”的力量。从收音机的晶体管到智能手机的芯片,从手摇钟表到智能穿戴,每一次革新都凝结着智慧与汗水。它们提醒着我们,今日触手可及的便利,曾是前人以奋斗书写的奇迹。触摸这些旧物,是在触摸祖辈、父辈的青春,也是在触摸时代进步的脉络。

谈起建设这条“时光隧道”的初衷,该校校长梁慧认为,“拾·光”体验馆不仅是怀旧的殿堂,更是启程的驿站,学校期待科创学子能在此读懂“时光的重量”,学会珍惜当下,并非止步于享用成果,而是以创新续写未来的篇章。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前人的足迹中汲取力量,用今天的努力为下一代点亮更璀璨的灯火。
记者:李鹏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