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绵绵春雨间歇。回南天的春日暖风,轻柔地拂过山坡,嫩绿的草,彩色的花,让乡野处处散发着清新气息。阳朔县白沙镇石塘村委金龟洞村的村民黄启真,挎着篮子,走在蜿蜒的山坡小路上。她要前往村后头的金桔园,采摘新鲜的金桔,为制作金桔酿做准备。 道路两旁的红檵花开得正好,坡地上零星散落的油菜花,早已给春天添上了金黄的一笔。在黄启真看来,春天最美的颜色,在她家的金桔园。掀开大棚的塑料膜钻入其中,里面藏着一幅从去年秋季延续至今的丰收图景——绿叶茂盛的果树上,挂满金灿灿的金桔。在此时此地,“硕果累累”具象化了。

黄启真在摘金桔。
金桔,是阳朔县的传统名优水果之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阳朔金桔种植已有180余年历史,目前该县金桔种植面积达23.8万亩,年产量超过50.64万吨、产值超46亿元。其中,该县油皮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2%。在金桔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勤劳智慧的老百姓尝试用这种特色水果烹制佳肴,且成为当地菜谱体系中颇为亮眼的存在。而金桔酿,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像阳朔县众多乡村的金桔种植户一样,黄启真与丈夫卢荣发精心种植金桔,以此增收致富。在过去20来年的岁月里,他们都因金桔而品尝过许多丰收的甜蜜滋味。去年,他们家种植的40亩金桔,部分正值丰产期的果树,给一家人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
勤劳的农人,也懂得馈赠自己。尽管目前家里种植的优质金桔批发价高达13元/斤,但是黄启真还是会采摘个头圆润,外皮光滑的金桔制作金桔酿,犒劳家人和自己。
青砖黛瓦,双层小楼,别致小院,这座现代洋房与传统桂北民居样式结合的房子,是黄启真夫妇用勤劳双手建造的温馨家园。中午11时许,从白沙镇赶来的客人林肱妃,早已等着展示制作金桔酿的好厨艺。
洗净金桔,切去金桔头部小部分,再用小勺麻利地掏出金桔肚中的果肉,一个个原本满含酸甜汁水的金桔,变成了空心金桔,放入盘中备用。接着,林肱妃拿出一块梅头肉,剁成肉泥。几块刚浸泡过的干香菇,鲜嫩的葱和大蒜,均切成细末。肉泥和各种细末搅在一起,撒入食盐、胡椒粉和十三香,倒入少许生抽和蚝油,再搅拌均匀。然后,她右手握着一个空心金桔,左手捏着少许馅料塞入,空心的金桔变得“满心欢喜”。
林肱妃麻利的动作,对食材和调料分量的精准把握,以及对烹饪技巧的娴熟掌握,让在场的乡亲无不赞叹。林肱妃则笑容灿烂地说,无他,唯手熟也。
把一个个金桔酿摆盘装好,连盘放入锅中大火蒸煮约莫15分钟即可出锅。爱美的烹饪者,拿出一碟洗净的枸杞,一一点缀在金桔酿饱满的肉馅上。装盘的金桔酿,就如花一朵。美食如花,秀色可餐。桔香、肉香、菇香、葱香和蒜香,交融为一股令人垂涎的浓香,弥漫院子。尝一口,先是金桔外皮特有的涩中带甜滋味,接着就是肉馅的鲜香和醇厚。随着咀嚼的进行,各种滋味融为一体,吃者早已唇齿留香。

蒸熟后的金桔酿。
一系列在偶然的灵感中萌芽,于经年累月的实践中生根、开花的金桔系列佳肴,让林肱妃30余年的大厨生涯充满探索的欣喜和成就。向来喜欢吃家乡金桔的她,在小小金桔上下了不少烹饪功夫。而今,她制作的金桔酿、金桔排骨、金桔汤等金桔系列佳肴,不仅是她经营的餐馆的拿手好菜,更是她常为家人和亲友奉上的必备好菜。
鲜果肚中酿“乾坤”,时令水果变佳肴。吃着客人做好的金桔酿,黄启真夫妇笑容灿烂。客人的好手艺,没有辜负他们亲手种出的好食材。在春日的浪漫午后,他们心底酝酿着的新一轮对甜蜜生活的热烈追求,正从一颗颗金桔酿中轻轻开启……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