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清明假期,佛山各大农贸市场迎来市民采购高峰。记者走访发现,柳枝、烧肉、发糕、甘蔗、苹果等传统祭品销量激增,承载着佛山人对先人的追思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延续着岭南独特的清明文化脉络。
在禅城区普君市场,前来购买祭祀用品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摊位前都摆放着翠绿鲜嫩的柳枝,“五元一把”引得不少市民购买。摊主张姨介绍,近几天柳枝销量大增,“大家都想趁着清明前买回去插在门口,有辟邪祈福的寓意。” 据了解,在佛山,清明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一方面,柳在人们心中有辟邪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踏青迎春、象征吉利之意。

市民正在选购柳树枝。

市民排长队买烧肉。
烧腊档口前同样人潮涌动,烧肉作为祭祀必备品,备受青睐。一家老字号烧腊门前排队超过30米长。 一位正在排队的李先生说:“每年清明祭祖,烧肉是少不了的,这是对先人的敬重,也希望能得到祖先庇佑。”
烧腊店店员李小姐透露,最近烧肉销量比平时增长了近两倍,很多顾客还会搭配荞菜,回家做一道荞菜烧肉,“荞”与“轿”同音,寓意请先人乘轿回家。


发糕也在祭祀采购清单上占据重要位置。它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发糕”寓意发财、年年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民张阿姨表示:“买些发糕祭祖,保佑家里财源广进、日子越过越好。”


水果摊位上,甘蔗和苹果格外畅销。甘蔗一节节修长笔直,寓意“节节高升”的寓意 ;苹果则取“平安”之意,代表家人平安健康。
一位姓李的甘蔗铺老板告诉记者,他昨天采购了一万斤甘蔗,预计三天时间可以销售完毕。
虽然祭祀形式逐渐趋于多元化,绿色祭扫观念渐入民心,但这些传统祭祀用品依然承载着佛山人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在清明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脉络。
文图、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束维 庞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