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之役(1788—1792年),又称清反击廓尔喀之战、清平定廓尔喀、第一次廓藏战争,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尼泊尔语 Nepāl-Chīn Yuddh),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王国)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立过大功的将军和善后事理功臣。
一、大学士一等忠锐嘉勇公两广总督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自京启程,由山西、青海一路驰驿赴藏。翌年正月初三到达青藏边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萨。从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
福康安抵藏后,乾隆帝命他迅速出兵作战,不使廓尔喀军队有喘息之机,以尽快收复失地。福康安在各路人马到齐后,即行进剿。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四月二十七日,福康安由今西藏南部边境的第哩浪古进兵,五月六日行至擦木附近,福康安乘夜色潜兵进攻,兵分五队,两路深入敌寨左右山梁堵截;二十八日,终于攻克防守坚固的碉寨,夺取了擦木。 攻下擦木之后,福康安所部军队直趋济咙。五月十日,福康安分兵出击,成功地占领济咙的廓尔喀军寨子,收复了济咙。至此,清军廓清了自擦木至济咙边境的廓尔喀军。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军由济咙出发,沿路攻打敌寨,直抵距阳布一百余里的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廓尔喀举国震惊,因此乞降。福康安至热索桥以后,以为抵阳布必将“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诸葛亮,于是士兵也产生懈怠思想,廓尔喀军趁机而入,因此清军也伤亡惨重。廓尔喀国王表示退回在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
乾隆帝对征廓尔喀之役的主要统帅福康安也倍加赞赏,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在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又将福康安授为领侍卫内大臣,并照王公名下亲军校之例,赏给六品顶带蓝翎三缺,令福康安于其得力家人中,酌量给戴,以示宠异。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七月,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命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班禅等西藏宗教首领共同筹议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双方经过会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项条款。乾隆五十八(1792年)年正月,经清政府修订为二十九条,即《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改革并充实了多项方针,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二、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
乾隆时期,四次(定伊犁回部、定金川、定台湾、定廓尔喀)在紫光阁图画功臣像(参见词条紫光阁功臣像),只有阿桂与海兰察“四次皆前列”。乾隆二十年(1755年),定伊犁回部(又称平定西域之役),阿桂列名前五十功臣的第十七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大小金川之役”,阿桂排名前五十功臣之首;“平定台湾之役”,阿桂是首辅,仍名列第一;廓尔喀之役,阿桂仍以爵高而名列第一,但被他谦让给主帅福康安,因而列于第二名。道光三年(1823年)二月,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1820-1850在位)命阿桂配飨太庙西庑,位居福康安之上。
三、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曾特别提到和珅“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乾隆五十二年,清廷正压台湾歧义,和珅成为钦定的二十功臣之一,被绘入紫光阁,乾隆亲题: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唯明切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 赐爵励忠,竟成国干。“去岁(乾隆五十六年,1791)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 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乾隆帝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还有其他诗文当中,对和珅给予充分肯定。他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曾说,用兵藏和廓尔喀时,所有的谕旨都是兼用满、汉文下达;颁给达喇嘛和廓尔喀的敕书,则兼用藏文和蒙古文。大臣中能懂藏文的非常少,只有和珅能把这些谕旨,用满 文、藏文、蒙古文、汉文等各种文字撰写出来,加以翻译,并把事情都办理得很好。
四、大学士王杰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
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
乾隆五十三年和五十四年,清政府分别平定台湾和廓尔喀,王杰因策划有功,两次绘像紫光阁。
五、大学士孙士毅
孙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大臣。乾隆进士,原为文官,历任内阁中书、侍读、编修、太常少卿等职。后出任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旋署两广总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设防潮州,阻防林爽文起义军进入广东。翌年率军参与安南之役,出谋定策,指挥得当。后封一等谋勇公,授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授四川总督,保证了平定西藏廓尔喀之役的粮饷供应。后又率军镇压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夏卒于军中,谥文靖。著有《百一山房集》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廷下诏授孙士毅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廓尔喀侵略西藏,清廷命孙士毅署理四川总督,负责监督大军的饷银。孙士毅自打箭炉而出,驻扎在察木多。清军进入后藏,他又亲自到达前藏,监督饷银的运输状况。因为他办事得力,清廷再次赏赐双眼花翎。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尔喀平定之后,孙士毅的图像再次被挂于紫光阁。不久清廷授他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又与福康安、和琳驻扎在前藏商议善后事宜。福康安率金川土司入觐乾隆帝,命孙士毅再署理四川总督。福康安不久迁移为云贵总督,和琳代替了福康安。乾隆帝令孙士毅留在四川打理清军征讨廓尔喀之役的军需奏销,孙士毅上奏将福康安、和琳留任,乾隆帝不许。
六、原任领侍卫内大臣一等超勇公海兰察
多拉尔·海兰察(?—1793年),鄂温克族,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阿伦河。清朝乾隆时期名将。
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兰察第一次以索伦族马甲的身份从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后累功升任为一等侍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两次参加清缅战争,率轻骑为先锋,多有战绩。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功被授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调任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自云南赴四川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历时五年,攻碉夺卡,屡克要隘寨堡,因功先后升正红旗蒙古都统、参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次以参赞大臣率兵镇压甘肃回民起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从福康安督兵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从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参加廓尔喀之役。次年,抵后藏,克济咙(今西藏吉隆县东南),会师潜渡深入廓尔喀境,越崇山,历艰险,多次克捷。进一等超勇公。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病逝,谥号武壮。原规定阵亡者方能入祀昭忠祠,乾隆御准海兰察加恩入祀,旌扬战功,位列紫光阁功臣。
七、户部尚书福长安
富察·福长安(1760-1817),满洲镶黄旗人,字诚斋,清朝将领。大学士傅恒第四子,军机大臣福康安之弟,孝贤纯皇后之侄。
在清高宗时期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因平定台湾、廓尔喀战役有功图形紫光阁,封一等侯。嘉庆四年,高宗崩,被指责与和珅同党,逮下狱,夺爵,籍其家,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屡坐事谴谪。嘉庆二十一年,授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嘉庆二十二年,卒,时年五十七岁。
八、户部尚书董诰
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以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所写哀诗中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之句,并亲自拨款建立“董公祠”。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清政府击退廓尔喀人对西藏地区的入侵,董诰又被列入十五功臣之内,再一次画像于紫光阁。乾隆帝又作赞:“儒雅癧绅,本不识兵。枢机参久,习以尽职。地官掌职,度之是司。军储万里,调拨合宜。”
九、兵部尚书庆桂
清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字树斋。尹继善子。初以荫入官。乾隆三十六年(1771)授军机大臣。历官乌里雅苏台、盛京、吉林将军,以练习边事著称。四十九年授兵部尚书,曾奉命按治浙江私挪盐课银案,巡抚福崧等伏法。嘉庆时复值军机,晋文渊阁大学士。久值军机,小心谨慎,以稳重闻名。
乾隆五十七年,击退廓尔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廓尔喀平定,庆桂为功臣之一,图形紫光阁。
十、工部尚书和琳
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廓尔喀贸然兴兵侵略西藏。廓尔喀,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经过和珅的周旋,时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的和琳被派往西藏,与大将军福康安共事。结果,和琳与大将军福康安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更得到乾隆皇帝的信赖,不断步步高升,先授都统衔,不久升任工部尚书,而且还深得福康安的信任。并且由他主持制定并颁发施行了《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事务作出系统规定,确立了驻藏大臣按《章程》代表国家行使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对维护统一,防止分裂,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当年的驻藏大臣正是和珅的弟弟和琳,他是协助乾隆皇帝研究制定这个治藏方略的重要人物,也是《章程》的主笔人。同时金瓶挚签制度,也是由和琳促成的。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2岁。乾隆晋赠其为世袭一等公爵,谥“忠壮”,赐祭葬,配享太庙。和珅倒台后,和琳的配享资格被剥夺。有一子丰绅宜绵以及女儿二人,长女嫁给质亲王永瑢之子绵庆为嫡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