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作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头号杀手”之一,结直肠癌以巨大的疾病负担给大家敲响健康警钟。
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7%;死亡病例24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看到这一串串数字,很多人可能会感到一阵紧张和不安,先别急,也别怕!结直肠癌并不是无法预防的“洪水猛兽”,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关键知识就能巧妙地避开这个健康“陷阱”,下面就跟随疾控专家一起来看看吧。
结直肠癌两大特征
一是癌变过程缓慢,从腺瘤性息肉到恶性肿瘤的演变通常需5-10年,为早期干预创造宝贵时间窗。
二是隐匿临床表现,早期多无典型症状,需警惕以下报警征象:
•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
•粪便性状异常(细条便/黏液血便)
•持续性腹部隐痛
•进行性消瘦伴贫血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01家族史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增高,据统计,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02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03代谢异常
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kg/m²,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就增加2%。
04饮食
日常饮食中高红肉、加工肉类、低纤维饮食偏高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如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g,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g,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6%。
05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这些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癌几率。
如何预防直结肠癌
规律运动,避免肥胖。
营养干预: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全谷类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果蔬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减少食用腌制、化学防腐剂处理的肉制品。
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另外,也可通过肿瘤标记物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进行早期筛查。
建议:
①45岁以上普通人群开展肠镜筛查。
②高危人群可提前到40岁开始定期进行早期筛查,如一级亲属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
③持续2周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大便带血等肠道症状,在专业医生建议下开展肠镜等检测。
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果患有各种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肠道疾病,应尽快开展治疗。
●小提示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
记者:苏珊 通讯员:楚欣龙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