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科技筑牢中原“菜篮子”防护墙——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抗寒纪实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万秀娟 文/图

图为3月27日,与会专家到扶沟县安冠智慧农业园区指导防治西瓜裂瓜技术。

3月末,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的“断崖式”倒春寒,蔬菜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闻令而动,组织专家团队奔赴扶沟、新野等主产区,以科技力量筑起防寒屏障,为中原“菜篮子”保驾护航。

立体防护破寒潮

在扶沟县柴岗乡黄瓜基地,专家团队手持红外测温仪逐棚“体检”,建立夜间保温被+风口挡风膜的“双保险”机制,确保棚内温度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新野县袁庄村则创新采用横膜防风技术,增设“人”字支撑柱,成功抵御7级大风侵袭。最亮眼的当属扶沟曹里乡的春胡萝卜基地,专家团队创新实施“地膜+小拱棚+大拱棚”三层覆盖技术,使土壤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预计亩产量可达1.2万斤至1.5万斤,产值突破1.8万元。

精准施治解难题

面对极端天气诱发的病虫害,专家们开出系列“科技处方”。扶沟豫星种苗基地的黄瓜激素超标问题,通过叶面喷施5%氨基寡糖素实现生物降解;白粉病高发棚室采用“硫磺熏蒸+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拳防治,成效显著。在安冠智慧农业园区,9个水果番茄品种享受“科技特护”,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双杆整枝技术协同作用,植株健壮度提升40%。

全链创新提质效

从田间管理到采收上市,科技赋能贯穿始终。新野袁庄村莴笋出现异常分蘖问题,专家指导“留主茎去侧芽+芸薹素内酯”技术,单株产量预计提升30%。扶沟基地推广的秸秆基质无土栽培技术,配合生物菌剂使用,使番茄产量提高25%,商品率提升30%。针对突发裂瓜、茎腐病,团队研发“钙肥喷施+微生物灌根”方案,将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新野黄瓜基地铺设的银灰双色地膜,既驱避蚜虫又提升地温,促使黄瓜提前7天上市。

此次科技助农行动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展现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强大支撑力。近年来,郑州试验站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河南蔬菜产业向“稳产保供、提质增效”目标迈进。未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深度应用,中原“菜篮子”将愈发坚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