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一季度楼市分化延续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实现四连涨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持续发力和供需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止跌回稳”的阶段性特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行业整体仍面临开发投资下行、城市分化加剧等挑战,但销售端跌幅收窄、热点城市房价企稳、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等积极信号,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与此同时,4月以来市场热度已出现回落,市场回暖基础尚不牢固,业内人士提醒地方政府仍需因城施策。

城市分化延续

一季度,城市之间楼市分化持续加深,上海、杭州、深圳等热点城市新房及二手房价格领涨,成都、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成交量显著回升。这些城市凭借人口流入、政策支持及积累的改善需求,成为本轮复苏的“排头兵”。而三、四线城市受同质化竞争、人口外流制约,仍处于筑底阶段。

从房价表现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增至24个,较2月增加6个。

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连续第四个月回升。上海、深圳分别以0.7%和0.1%的涨幅领跑,而北京、广州则微降0.2%和0.1%。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三线城市下跌0.2%,跌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对于一线城市的复苏,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政策精细化调控与区域供应错配是核心因素。例如,深圳中心城区高价项目成交活跃,推动市场心理转向‘买涨不买跌’;上海则因改善型项目集中入市,带动均价结构性上行。”而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受库存压力影响,仍以“以价换量”为主,但跌幅收窄表明市场底部正逐步夯实。

二手房方面,3月70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2%,跌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一线城市表现亮眼,价格环比由跌转涨0.1%,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上涨0.5%、0.4%和0.3%。

二手房成交占比也在持续提升,一季度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占比达65%,较2024年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占比高达70.5%。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称:“二手房市场的‘小阳春’源于购房者加速入市的心态变化。安居客数据显示,3月线上二手房找房人数占比达71%,成交周期缩短、在架时长回落,显示市场信心逐步修复。”此外,他认为,“‘卖旧买新’置换链条的打通,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推进,进一步激活了二手房市场的流动性。”

改善型需求释放成关键

销售端企稳回升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持续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904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较前两月扩大0.1个百分点。施工面积下降9.5%,房企竣工意愿强于新开工,一季度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4.3%,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至24.4%。

对此,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当前房企投资信心仍处低位,开发端回暖滞后于销售端。施工面积收缩反映出房企对非核心城市的项目持谨慎态度,资金更多向重点城市和优质项目倾斜。”

这一趋势在土地市场集中显现。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6.5%,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分别上涨56.0%和14.9%。土地市场热度向重点城市集中,开发商拿地策略转向“精准聚焦”,推动新开工意愿边际提升。

李宇嘉指出:“土地市场分化与‘好房子’项目密切相关。重点城市通过优化土地出让模式、提高住宅设计标准,吸引开发商补库存,从而带动新开工意愿提升。”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明确提高住宅层高标准、优化配套设计等政策,推动“好房子”项目加速入市。克而瑞数据显示,3月29个重点城市新房开盘去化率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45%,接近2023年高峰水平。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稳定器,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的高品质项目去化率显著优于刚需盘。

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3.0%和2.1%,跌幅较2024年明显收窄。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金额跌幅小于面积,反映出中心区及改善型房源占比提升。

这一变化标志着开发商“以价换量”策略的退潮。当前市场更依赖高品质项目支撑价格,中心城区和改善型房源占比上升,带动整体均价结构性上行。

王小嫱强调,供给侧改革是行业转型的关键。“好房子”项目不仅满足改善型需求,更通过产品创新倒逼市场升级,未来将成为房企竞争的主战场。

政策效果待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3月“小阳春”行情主要由春节后需求集中释放驱动,但4月以来市场热度已现回落。

安居客数据显示,3月下半月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同比下跌7.2%,若后续缺乏政策加码,二季度量价表现或弱于3月。

对此,张波认为:“当前市场回暖基础尚不牢固,若政策真空期延长,部分城市可能出现‘倒春寒’。建议地方政府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限购、信贷等工具。”

据了解,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大篇幅提及房地产内容,释放积极信号。

3月11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明确发债要求及资金使用主体、完善专项债申报审核流程、做好资金和收益的综合平衡、严格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更好地支持运用专项债券开展土地储备工作。

3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并提出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同时,住建部近期提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等?新规,各地亦在土地出让、产品设计、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力,推动住房品质升级。同时,保租房筹建、落户政策放松、生育补贴等举措,有望进一步释放刚性及改善需求。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4月初美国出台“对等关税”政策,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出口承压背景下,扩内需成为我国提振经济的第一要务。预计二季度宏观政策力度有望加大,货币政策或加快放松,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而房地产作为内需重中之重,稳地产重要性提升,此前部署的各项楼市支持政策也有望加快落实。

二季度,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加快落实,叠加“好房子”项目供给增加,她预计,核心城市市场将继续修复。同时近期土地市场修复也将对投资开工修复形成一定支撑。据悉,4月中下旬,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地均有优质地块待出让,土地市场升温也有助于提振居民置业信心,并对房价形成一定支撑。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